【休戚与共什么意思】“休戚与共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、共同承担幸福与苦难。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都较为常见,尤其在描述团队合作、家庭关系或国家命运时使用较多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休 | 指吉利、好日子,如“吉庆”、“喜事”。 |
戚 | 指忧愁、悲哀,如“悲伤”、“不幸”。 |
与共 | 表示一起、共同。 |
整体含义:
“休戚与共”意思是彼此共享欢乐与忧愁,表示双方关系紧密,相互支持、共同进退。
二、成语来源
“休戚与共”最早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夫谋而不得,则以往咎;若无往咎,乃可立也。今子有难,吾必以死报之。虽死,亦不悔。此所以为忠也。”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“休戚与共”,但其精神与该成语高度一致。
后来在《史记》《汉书》等古籍中,“休戚与共”逐渐被用来形容君臣、朋友、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。
三、用法与例句
使用场景 | 例句 |
团队合作 | 在项目中,大家休戚与共,最终取得了成功。 |
家庭关系 | 父母与子女之间应休戚与共,互相理解和支持。 |
国家命运 | 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,人民与国家休戚与共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同甘共苦、同舟共济、荣辱与共 |
反义词 | 袖手旁观、漠不关心、各自为政 |
五、总结
“休戚与共”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在情感、利益上的紧密联系。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,也是一种现实中的相处之道。无论是个人、家庭还是国家,只有彼此理解、共同面对困难,才能走得更远、更稳。
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、用法及意义,我们可以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,增强人际间的信任与合作。